發(fā)布時間:2023-09-25 11:25:07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yōu)槟鷾蕚淞瞬煌L格的5篇骨質疏松的健康教育,期待它們能激發(fā)您的靈感。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304
隨著人壽命的增長及老年人口的增加,作為老年重要的退行性疾病之一的骨質疏松成為我國的一個重要社會問題。骨質疏松的疼痛、骨折等給老年人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嚴重地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骨質疏松是以骨量減少、骨的微觀結構退化為特征,致使骨的脆性增加以及易發(fā)生骨折的一種全身骨骼疾病[1],骨質疏松引起的骨折風險隨年齡的增加而隨上升趨勢。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健康教育,它是預防骨質疏松最經(jīng)濟有效的手段之一,是預防骨質疏松的重要策略[2]。因此要在社區(qū)老年人口中進行骨質疏松的預防。
骨質疏松的癥狀
早期無表現(xiàn),后期全身乏力,肌力下降。怕冷、疼痛(主要是全身骨骼疼痛及不適,以頸、肩、腰、背的疼痛及不適為主,依次是膝關節(jié)、手指、前臂及上臂疼痛)。身高降低>3cm,駝背,不明原因掉牙。輕微創(chuàng)傷后易骨折,常見部位:髖部、椎骨、腕部,稱為“骨質疏松三大骨折”。
骨質疏松的危害
生活質量下降:老年人感覺周身筋骨酸痛、乏力、駝背、骨關節(jié)變形。輕者會使老人活動起來力不從心;重者可發(fā)生骨折,導致生活不能自理,增加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住院費用和保健費用高:因疼痛求醫(yī),看醫(yī)買藥或骨折住院,手術治療的醫(yī)療費用而增加經(jīng)濟負擔。
心理影響:骨質疏松對老人的心理和社交能力都會產(chǎn)生不良影響。如可能產(chǎn)生恐懼心理,害怕摔跤、骨折,使老人的活動都受到限制。
精神壓抑:目前醫(yī)學條件還缺乏有效辦法幫助已患骨質疏松的患者逆轉已經(jīng)疏松的骨骼。因此,使老人背負較重的思想包袱,心情抑郁,缺乏生活熱情。
骨質疏松的預防
營養(yǎng)與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保證適宜的營養(yǎng),攝入充足的鈣。多進食含鈣豐富的食品,如乳制品、骨頭湯、魚蝦類、蘑菇、綠色蔬菜等。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鼓勵老年人應經(jīng)常到戶外進行適量的運動,如跳舞、步行、太極拳等,讓老年人選擇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并且戒煙限酒,不飲濃茶,低鹽飲食,保證睡眠,防止跌倒。
合理用藥:目前已有許多藥物預防和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是預防骨質疏松的一種基礎療法。1天中補鈣的最佳時間是睡前與餐后1小時。臨睡前補鈣就能為夜間的鈣代謝提供充足的原料。活性鈣宜早上空腹,服后多飲水,與鈣劑不能同時服用。但這些遠遠不夠,仍需要在醫(yī)生的指導下用藥物來治療。理想的治療藥物必須具備有效性,安全性,使用方便。
運動療法:應經(jīng)常到戶外活動,運動至少半小時,接觸陽光,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運動是補鈣的最佳方法,運動可達到預防骨質疏松的目的。
健康教育
在骨質疏松的防治中,要幫助老人掌握骨質疏松衛(wèi)生保健知識。在老年人群中,由于腸吸收功能減弱,容易導致骨礦化能力降低。引起骨軟化、骨脆性增加。因此要改變飲食習慣,多吃促進鈣吸收的食物,如酸奶、乳制品、豆?jié){、魚、豆腐、木耳菜、香菇等。進行合理運動,單純補鈣而缺乏運動,補鈣效果不佳,運動療法對防止“骨丟失”也有明顯效果。因此適度的鍛煉和體力勞動有助于減輕骨質疏松,提高骨骼對鈣元素的攝取率。另外,老年人要多曬太陽,每天保證曬太陽30分鐘,選擇紫外線照射較弱的時候,如紫外線強烈,最好選擇在樹蔭、房檐下的地方。如上午10:00以前,下午4:00以后,以免曬傷或中暑。通過健康教育讓老年人了解骨質疏松的知識和預防方法,樹立健康觀念,這對降低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和預防其并發(fā)癥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并且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劉濤,張昊,杜寧.男性骨質疏松的研究概況.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03,3(1):56-58.
1 不同人群的病因及癥狀:
老年人的骨質疏松癥主要表現(xiàn)為:1、身材變矮、彎腰駝背,這是骨質疏松癥的主要表現(xiàn),一般如果出現(xiàn)就證明一定患有骨質疏松。2、腰背酸痛、活動加重,休息后疼痛減輕的腰背酸痛是由于骨質疏松癥引起。3、體型偏瘦、營養(yǎng)狀態(tài)差或胃腸道疾病所導致的營養(yǎng)狀態(tài)不好也是骨質疏松癥的原因之一。 4、 年齡因素在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因素中占很大比重,在女性絕經(jīng)前后,也就是45~50歲左右就應該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了,而男性一般在63~77歲之間時才會出現(xiàn)雄性激素分泌減少造成骨質疏松癥,所以在這個年齡也要進行骨密度檢查。
對于年輕人骨質疏松的第一危險因素是減肥。許多女性在減肥過程中將一切與脂肪有關的飲食都拒之門外。殊不知,在減去脂肪的同時,也會把骨骼減弱了。另外現(xiàn)代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例如宅男宅女,缺少陽光;好吃懶做,少運動;嗜好煙酒、咖啡、碳酸飲料;口味重,吃鹽多;大魚大肉,蛋白質攝入過多等等,也是導致骨質疏松的原因。
長期用藥、某些疾病,長期應用糖皮質激素的病人易患骨質疏松癥。臨床常見的甲狀腺疾病、糖尿病、多發(fā)性內分泌病、原發(fā)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繼發(fā)性甲狀旁腺機能亢進、支氣管哮喘病、肺心病、強直性脊柱炎、骨腫瘤引起的骨破壞等多種疾病都會繼發(fā)骨質疏松。
2 健康教育
由于骨密度檢測是立即出結果,這就方便我們及時對受檢者進行健康教育。針對不同受檢者出現(xiàn)的骨量減少、骨質疏松的不同結果,我們會及時采取口頭指導、發(fā)放相關材料的方式進行教育。在做體檢結論時,主檢醫(yī)生也會給予書面的、有針對性的健康指導。對于單位集體體檢結束后,還會安排全科醫(yī)生去單位進行集體答疑、指導。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2.1 飲食指導:通常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飲食應以含鈣量較高的食品為主,一般來說,小魚、小蝦以及干果類食物的含鈣量都比較豐富。而乳制品和豆制品的含鈣量也相對豐富。
2.2 生活方式指導:在生活方式的指導中首先要強調的是日照的時間。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線被人體皮膚吸收后能夠將維生素D轉化成為人能夠利用的活性維生素D,即骨化三醇,所以一般建議每天日照的時間不低于30分鐘,日照方式要選擇陽光直射,不能間隔例如玻璃等對紫外線反射能力較強的物體,否則是無效的[2]。
2.3 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例如:腦力勞動工作者在工作的過程中運動量相對較少,所以脊柱的骨質疏松的可能性就會增加,對于嗜煙嗜酒的患者,我們就會建議節(jié)制煙酒。對于厭食偏食者我們會指導其改變飲食結構從而增加食物的營養(yǎng)均衡性等。不良的生活習慣的改變,在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中占有很重要的比重。
2.4 戶外運動與運動形式的指導:戶外運動是骨質疏松癥患者主要的運動形式。對老年人在運動形式的選擇上我們提倡進行持續(xù)的低強度的運動,例如:太極拳、散步、節(jié)奏較舒緩的交誼舞等等,運動強度不宜過大,運動時間不宜過長,但是要注重運動的質量與周身各個肌肉的協(xié)調性。對于年輕人我們強調對骨骼健康最為有益的運動是負重運動,如打球、跳繩等。而持之以恒的運動對骨質疏松的預防效果高于治療效果,運動開始的時間越早,年老時骨質流失的時間越晚,要長期堅持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運動。
3 結語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與人類生活方式、環(huán)境密切相關的慢性疾病,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與個人的生活習慣、生活環(huán)境以及飲食習慣密切相關。在日常工作中,通過健康教育使人們改變固有觀念,接受正確、良好的生活習慣對疾病的預防和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過我們及時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很多體檢者主動給我們打電話,詢問骨質疏松癥的非藥物干預方法,還有很多人用藥或改變生活方式一段時間后主動回來做骨密度檢測。這也說明有不少人開始關注骨骼健康,我們也不斷收集、整理各方面的反饋,以期更好的為體檢人群服務。健康體檢是一種追求健康的行為,有別于一般的醫(yī)療服務,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使健康保健和防病治病的知識廣泛深入人心。
參考文獻:
關鍵詞:健康教育;老年患者;骨質疏松相關知識
伴隨年齡的增長及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患病的風險明顯增加,目前應該通過加強骨質疏松知識宣教,使老年患者了解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表現(xiàn),而住院老年患者可以作為重點教育對象進行健康教育,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發(fā)生,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醫(yī)療費用支出。
1 材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6月西山煤電集團職工總醫(yī)院內分泌科、老年病科住院患者190例進行調查。入選標準:①年齡≥60歲;②能獨立或由專人指導下能夠完成調查問卷;③依從性好,能配合完成隨訪。
1.2方法
1.2.1依據(jù)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版本[1],及徐苓主編骨質疏松癥[2],將患者基本信息、骨質疏松危險因素及骨質疏松主要臨床表現(xiàn)共19項以問卷形式列出,以調查表形式調查,共計發(fā)放問卷190份,其中有效問卷181份,在入院后第1d進行第1次調查,通過入院后進行骨質疏松專題講座,2w后重復1次調查。
1.2.2 小組講座 對190例患者,分為10組,進行第1次調查后分組,以小組形式進行骨質疏松專題講座,主要內容分為問卷所涉19項,逐項對患者講解。
1.2.3 多媒體實例講座 針對典型骨質疏松病例進行講解,使患者認識到骨質疏松的危害及可防可治。
1.3統(tǒng)計學處理用 SPSS16.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描述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P
2 結果
2.1一般資料 被調查者中,男性126例(占69.6%),女性55例(占30.4%);年齡60歲~93歲,平均(69.4±7.3)歲;工人73例(占40.3%),辦公室職員68例(占37.6%),職工家屬27例(占14.9%),農村患者13例(占7.2%)。
2.2 相對于教育前,健康教育后患者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認知程度明顯提高。除外體力活動對骨質疏松影響的認知度未達到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余各項均有統(tǒng)計學差異。健康教育前后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危險因素認知結果(見表1~2)。
3 結論
老年患者作為骨質疏松的高危人群,骨質疏松相關知識匱乏,通過利用多種宣傳方式,對住院老年患者進行骨質疏松知識宣傳教育,明顯可以提高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相關危險因素及臨床表現(xiàn)的認知程度,掌握骨質疏松的風險。
4 討論
伴隨年齡的增長及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作為一種靜悄悄的流行病,正逐漸影響到人們的健康。2010年底,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經(jīng)達到1.78億,占總人口的13.26%[3](老齡化標志: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超過10%)。2003年~2006年一次大規(guī)模流行病調查顯示:50歲以上人群以椎體及股骨頸骨密度值為基礎的骨質疏松癥總患病率分別為:20.7%和14.4%,按調查估算2006年全國50歲以上人群約有6944萬人患骨質疏松癥[4]。王亮[5]等報道,北京海淀區(qū)1639例漢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調查分析:60~69歲組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為40.72%,70~79歲組為55.56%,80歲以上組為69.73%。骨質疏松的直接危害在于骨質疏松性骨折,骨折作為骨質疏松的終末事件,其致死、致殘率極高,醫(yī)療費用支出極高。郝光亮[6]等報道,2001~2006年6年中,357例股骨頸骨折患者平均治療費用為29793元,328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平均治療費用為21666元。賀良等[7]報道,2001~2006年北京積水潭醫(yī)院50歲以上絕經(jīng)后女性股骨粗隆間骨折和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年平均治療費用為334.6萬元,3年總費用為2342萬元。楊子波等[8]報道,因各種原因無法進行手術的老年髖部骨折5年生存率僅30.1%。綜上所述,骨質疏松性骨折醫(yī)療支出較大,但預后不理想,因此了解骨質疏松基本知識,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是目前關鍵。國內張澤鴻等[9]提出骨質疏松的教育必要性及教育方法,本文提示:老年患者對骨質疏松知識匱乏,不利于骨質疏松防治,通過積極開展骨質疏松教育,增加人們尤其是高危人群對骨質疏松基礎知識的知曉率,有助于預防骨質疏松及骨質疏松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少醫(yī)療費用支出。
參考文獻:
[1]中華醫(yī)學會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分會.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J].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2011,4(1):2-17.
[2]徐苓.骨質疏松癥[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tǒng)計局.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shù)據(jù)公報[1](第1號)[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8):511-511.
[4]中國健康促進基金會骨質疏松防治中國白皮書編委會.骨質疏松癥中國白皮書[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09,3(3):148-154.
[5]王亮,馬遠征,陳瓊,等.北京市海淀區(qū)1639例漢族中老年男性骨密度調查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2,18(10):918-936.
[6] 郝光亮,郝永強,晏煥,等.老年髖部骨折的住院治療費用分析[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 2008,14(3):200-203.
[7]賀良,鐘偉,李寧.骨質疏松性骨折患者住院治療費用(2000~2006年)統(tǒng)計[J].實用骨科雜志, 2009,年15(5):321-324.
[關鍵詞] 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骨質疏松癥知識測試
[中圖分類號] R681;R473.5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3)10-0092-03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是一種系統(tǒng)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細結構破壞,表現(xiàn)為骨的脆性增加,骨折的危險性增大[1]。隨著我國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病率也逐漸增加。老年骨質疏松癥主要提倡預防和對癥治療。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系統(tǒng)的社會教育活動,能使人們了解影響健康的行為,并自覺地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為了總結對社區(qū)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本文對社區(qū)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不同的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2011年6月~2012年6月選擇社區(qū)確診為骨質疏松癥的年齡≥50歲的老年患者238例,其中男109例,女129例,年齡50~84歲,平均(75.2±18.7)歲。受教育程度:大學及以上29人,高中及中專68人,初中54人,小學49人,文盲38人。職業(yè):干部43人,工人114人,農民57人,自由職業(yè)3人,無業(yè)21人。將患者分為三組,其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1.2 健康教育
A組采用健康講座和面對面指導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并發(fā)放宣傳資料,包括“高鈣飲食預防骨質疏松”、“骨質疏松防治手冊”。健康講座的內容主要有老年骨質疏松癥的高危因素、高危人群、病因、癥狀、并發(fā)癥、預防,包括負重運動、哪些食物富含鈣和維生素D、如何補充鈣劑、防止跌倒,保證生活起居的安全、健康的心理對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作用。健康教育講座采用PPT的方式,使講座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講座結束后,與接受健康教育的患者進行面對面交流,解答疑惑。B組僅發(fā)放宣傳資料。C組不進行任何形式的健康教育。
1.3 評價方法
在入組時,對三組患者均采用《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量表》[2](OHBS)、《骨質疏松癥知識測試》(OKT)、《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3](OSES)及“骨質疏松癥相關生活方式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健康教育1個月后,進行第二次調查,比較兩次調查結果的差異。《骨質疏松癥知識測試》共有26道題,答對為1分,答錯為0分,滿分26分。《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量表》由7個分量表組成,包括易感性、運動的益處、嚴重性、攝入鈣的益處、運動障礙、健康動機、攝入鈣的障礙,每個分量表又由6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評分為:很不同意為1分,不同意為2分,中立為3分,同意為4分,很同意為5分。每個分量表中各個條目得分相加為分量表得分,總得分為分量表得分的總和。《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由運動效能和鈣效能兩個分量表組成,每個分量表6道題目,每道題目評分方法:完全沒有信心為0分,完全有信心為10分,患者根據(jù)自己情況,選擇從0~10分之間的數(shù)字,乘以10為此題得分,最后總得分為總分除以條目數(shù),滿分為100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內教育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三組間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行×列卡方檢驗,P < 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三組健康教育前后各量表調查結果
A組和B組健康教育前后OKT、OHBS、OSES評分均顯著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或P < 0.01)。C組兩次評分,差異不明顯(P > 0.05)。三組間健康教育后各評分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1)。A組健康教育后各評分顯著高于C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見表2。
2.2 三組健康教育前后生活方式改變情況
健康教育后,三組各項生活方式比較,均有顯著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或< 0.01)。見表3。
3 討論
老年人容易發(fā)生骨質疏松癥,尤其是絕經(jīng)后的女性,更易患骨質疏松癥。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醫(yī)療技術的提高,老齡人口逐漸增加,骨質疏松成為公眾健康的新的負擔。骨質疏松癥患者容易發(fā)生骨折,嚴重者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既往認為骨質疏松癥是生理性老化的正常過程,并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但是隨著人們對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研究也逐漸增多。
鈣是人體骨骼的重要組成元素,當鈣吸收過低時,可導致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攝入奶制品、鈣劑、豆制品等含鈣較高的食物,可以預防骨質疏松癥的發(fā)生。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骨質代謝、加強骨的承受增強,增加骨密度[4],運動主要通過調節(jié)神經(jīng)和內分泌而影響鈣的代謝平衡[5]。另外,運動可以增加人的食欲,從而增加蛋白質、鈣、維生素D 等的攝入,也能發(fā)揮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作用。有研究顯示,年齡>60歲、身材瘦小、女性等均是老年骨質疏松癥的高危因素[6]。老年骨質疏松癥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預防是降低發(fā)病率的重要方法。
有研究顯示,社區(qū)老人普遍對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知識缺乏,對骨質疏松癥預防的意識較弱,部分老年人雖然有一定的預防意識,但是存在誤區(qū),如不了解散步對預防骨質疏松癥的作用較弱等[7]。知識是影響老年人行為的重要因素,與健康信念等其他的因素一起,調節(jié)老年人的健康行為。社區(qū)老年人對骨質疏松癥的易感性、嚴重性、攝入鈣的重要性、運動的益處、影響攝入鈣的因素等認識不足,健康信念不足,也影響社區(qū)老年人骨質疏松癥的預防。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達到預防疾病、提高生活質量、促進健康的效果。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人們自覺地選擇有益于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國外已經(jīng)制定了多種關于老年骨質疏松癥健康教育的評價量表,包括《骨質疏松癥知識測試》、《骨質疏松癥健康信念量表》、《骨質疏松癥自我效能量表》,均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本文對社區(qū)老年骨質疏松癥患者分別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法,比較其健康教育效果。結果顯示,在發(fā)放宣教材料的基礎上,通過講座、現(xiàn)場答疑、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獲得的效果最為明顯。其次是發(fā)放宣傳材料。C組未給予健康教育,兩次調查問卷的結果差異不顯著。老年患者一般記憶力下降,因此,采用通俗易懂、生動的講座可以使患者更容易記住諸多的老年骨質疏松癥的相關知識,而現(xiàn)場答疑、面對面交流,可以有針對性地及時解決老年患者的疑問。每個患者可能關注的問題不盡相同,現(xiàn)場答疑能解決這個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自身健康的認識在不斷提高,老年人對各種健康知識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因此,雖然B組患者僅采用發(fā)放宣教材料的方式,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健康教育效果,其第二次調查問卷評分也優(yōu)于健康教育前。C組患者第二次健康教育調查問卷評分優(yōu)于第一次,考慮在進行第一次調查問卷的時候,與患者也會關注一些相關的問題有關,但前后兩次調查問卷的結果沒有顯著統(tǒng)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對患者進行生動有趣的、面對面交流的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文沒有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分層研究,因此,對于不同年齡層次、職業(yè)、教育背景的患者進行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還需進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
[1] 張麗,李文源. 骨質疏松癥患者健康管理研究進展[J]. 護理學報,2010,17(5):17-20.
[2] Kim KK,Horan ML,Gendler P.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Osteoporosis Health Belief scale[J]. Res Nurs Health,1991,14(2):155-163.
[3] Horan ML,Kim KK,Gendler P.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osteoporosis self-efficacy scale[J]. Res Nurs Health,1998,21(5):395-403.
[4] 劉潞琳,王靖. 口服復方鈣劑結合運動處方治療老年性骨質疏松癥[J]. 醫(yī)學臨床研究, 2012,29(4):743-745.
[5] 王友成,陳俊紅. 運動對于老年性骨質疏松的影響[J]. 中國初期衛(wèi)生保健,2008,16(8):61.
[6] 謝嘉禧,胡錫其,曾桂平. 老年性骨質疏松癥的證候特征及相關危險因素的分析[J]. 中醫(yī)臨床研究,2012,4(5): 22-23,25.
[關鍵詞] 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骨質疏松;疼痛;健康教育;護理策略
[中圖分類號] R580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2)24—0114—03
隨著醫(yī)學模式和健康觀念的轉變,在圍術期實施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措施是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健康教育知識貫穿在患者治療的全過程,使患者由被治療轉變?yōu)橹鲃雍献鳌⑴c配合,可以明顯提高治療效果[1]。我科自2009年開始引進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熱凝術,用于治療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同時在圍術期對患者實施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策略,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胸腰椎骨質疏松患者27 例,其中男9 例,女18 例;年齡56~82 歲,平均66 歲;以中國老年醫(yī)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制定的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2]為依據(jù)。排除胸、腰椎腫瘤、結核、感染等;年齡≥60歲;心肺功能可以耐受射頻熱凝手術。所有病例術前均無脊髓神經(jīng)損傷癥狀。全部病例經(jīng)骨密度測定,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27例患者均接受了射頻熱凝治療。
1.2 射頻熱凝治療方法[3,4]
患者取俯臥位,腹下墊枕,根據(jù)患者的疼痛區(qū)域在DSA下定位其支配神經(jīng)所在的椎板外凹切跡。體表定好穿刺點,用前端5 mm的8號絕緣射頻套管針稍朝內(約5°角)刺入至同側椎板,注入局麻藥0.5 mL,輕柔將針向外探插,將針尖沿椎板外側緣滑過。退針芯放入射頻電極,開啟神經(jīng)電刺激(2 Hz,1.0 V),觀察脊神經(jīng)后支支配區(qū)域的肌肉抽搐程度,調節(jié)針尖方向并緩慢將針尖向深部推進,當電壓降低至0.5~0.7 V仍可看見肌肉抽搐時,改用頻率為50 Hz、電壓為0.5~0.7 V的神經(jīng)電刺激,誘發(fā)異感的部位與患病部位一致時,表示針尖正確位于脊神經(jīng)后支旁。此時注射質量濃度為0.069 mol/L的利多卡因3 mL,患者疼痛立即緩解,證明定位準確。如果異感部位與患病部位不一致,應改作上一節(jié)段或下一節(jié)段的操作。穿刺成功后予70 ℃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75℃ 60 s射頻熱凝3個周期,術畢。
1.3 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
術前、術后對患者進行10分制視覺模擬評分(VAS)疼痛評分[5]和Schober試驗(囑患者取直立位,在其背部正中線平雙側髂后上棘連線中點向上垂直距離10 cm和向下5 cm處各作一標記,然后囑患者盡量前屈(保持雙膝直立位),同時測量兩標記間增加的距離,正常時腰椎運動兩點之間距離增加至少5 cm)并加以記錄,以此來判斷手術的效果,同時記錄副反應(有無神經(jīng)根損傷、背部局部皮膚感覺功能缺失等)。觀察記錄的時間點為治療后2 h、1 d并隨訪3個月。
1.4 健康教育干預
1.4.1 術前健康教育干預 ①心理干預:該手術是新型的疼痛微創(chuàng)手術,患者及家屬對手術知識了解較少,對術后的止痛效果持懷疑態(tài)度,存在一定的緊張、恐懼感。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及家屬解釋射頻熱凝術較傳統(tǒng)療法的優(yōu)勢,告知患者及家屬該術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痛苦小、恢復快、術后早期下床活動,大大減少了老年患者由于臥床引起的并發(fā)癥等優(yōu)點,使患者產(chǎn)生安全感和信任感,從而積極配合治療及護理。②全面評估 術前常規(guī)行心肺肝腎功能測定,血常規(guī)、凝血,脊柱正側位片,完善CT、MRI 檢查。本組患者半數(shù)以上伴有內科疾病,因此,護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的疾病特點指導患者主動配合醫(yī)生進行積極的治療及護理,如控制血壓、血糖在正常范圍,糾正心律失常、吸氧等。③練習 手術采用俯臥位,由于患者日常生活中很少采用此,術前應指導患者俯臥位練習。具體的練習方法為:患者俯臥,雙肩、恥骨聯(lián)合及髂前上棘等處墊軟墊,盡可能減少對胸腹部、生殖器官() 和的壓迫,開始時每次訓練20 min,循序漸進,增至每次1 h 以上。④術前準備 術前常規(guī)進行清潔、術區(qū)備皮、手術當日清淡飲食、局部麻醉無需禁食水。
1.4.2 術后健康教育干預 ① 干預:術后臥硬板床,平臥位4~6 h,6 h 后可翻身,臥床24 h 后鼓勵患者佩戴腰圍下床。②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同時注意穿刺點有無紅腫及滲出,腰痛較術前有無明顯減輕。有無出現(xiàn)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等。術后患者常出現(xiàn)腰腿發(fā)熱感,護士應認真聽取患者的主訴,及時給予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顧慮,經(jīng)對癥治療后均能緩解。本組少數(shù)患者穿刺部位疼痛較明顯,護理人員可根據(jù)醫(yī)囑予少量非甾體類止痛藥物,應用后癥狀緩解。③功能鍛煉指導:術后6 h即開始鼓勵病人床上深呼吸及開始在床上進行股四頭肌肌力的練習。術后 24 h 可以在腰圍保護下下床活動,先在床邊站立數(shù)分鐘,感覺無頭暈等不適癥狀再慢慢行走,初次行走要有人陪伴,還應告誡患者需穿膠底防滑鞋,避免弓背坐立或長時間坐立。④補鈣:術前骨密度檢查示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質疏松,所以此類病人需要終生抗骨質疏松治療。臨床上常用密蓋息作為補鈣的首選藥。為了防止骨質進行性丟失,患者必須根據(jù)需要給予足量的鈣和維生素D[6]。⑤飲食干預:囑患者進易消化、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飲食,保持大便通暢。同時注意適當補充營養(yǎng),增加機體抵抗力。若出現(xiàn)腹內脹氣等情況,可酌情延遲進食時間至6~8 h。⑥出院指導:射頻熱凝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患者可以早期活動,生活質量顯著提高。囑患者出院后休息2 周,堅持臥硬板床,繼續(xù)練習直腿抬高及腰背肌功能鍛煉3~6個月以上。3 個月內在活動時佩帶腰圍保護,3個月內避免負重、轉體動作。康復后可以選擇快步行走、慢跑、太極拳等運動。患者術后1 個月、3 個月復查,并在主管醫(yī)生的指導下繼續(xù)加強腰背肌的練習。術后3 個月應用VAS對患者疼痛再次進行評價。術后隨訪發(fā)現(xiàn)止痛效果并不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弱。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不同時點間進行方差分析;P < 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視覺模擬評分(VAS) 疼痛評分和Schober試驗的變化情況
見表1。全部患者術后無副反應發(fā)生。由表1可知,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
2.2 健康教育干預效果的調查
自制調查問卷,內容包括疾病的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滿分100分,得分>90分為優(yōu),80~90分為良,60~80分為中,得分
3討論
隨著人口老齡化,骨質疏松癥發(fā)病率越來越高。疼痛是骨質疏松最常見、最主要的癥狀之一。胸、腰椎骨質疏松性疼痛常為胸、腰背部慢性、局限性的劇烈疼痛,大多在椎體發(fā)生壓縮性骨折后發(fā)生,是一種難治性疼痛[1]。近年來興起的射頻熱凝技術克服了傳統(tǒng)治療方法療效差、創(chuàng)傷大的缺點,其微創(chuàng)、耐受性好,控制疼痛的有效率高[2]。但該手術是經(jīng)皮脊柱手術,且病人年齡偏大,因此要做圍術期護理并指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才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護士是保證疼痛治療順利進行的重要成員,減輕患者疼痛是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本組資料顯示,通過對患者術前實施心理干預、全面評估患者的病情以及進行練習,術前準備,術后通過實施干預、病情觀察、功能鍛煉指導、補鈣、飲食干預、出院指導等圍術期的健康教育指導,結果顯示,27例患者腰背疼痛VAS 評分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降低,Schober試驗術后2 h、1 d、隨訪3個月均分別較術前明顯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且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表,從疾病相關知識、術后的注意事項,功能鍛煉、飲食方面等進行健康教育效果的調查,調查結果顯示,27例患者中,健康教育效果優(yōu)6例,良13例,中7例,差1例,總有效率96.3%。與鄧珍良等報道[7]的觀點基本一致。
綜上,及時實施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及有效的圍手術期健康教育干預及護理指導對患者進行正確的功能鍛煉是確保手術療效的基礎和保證,且明顯減輕胸腰椎骨質疏松性患者的疼痛。
[參考文獻]
[1] 潘琦,王曉霞,金世鑫. 骨質疏松癥治療現(xiàn)狀:2009[J]. 中華保健醫(yī)學雜志,2010,12 (1):5—7.
[2] 中國老年學學會骨質疏松委員會. 中國人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試行)[J]. 中國骨質疏松雜志,1999,5(1):1—3.
[3] 張學學, 張達穎,翁澤林,等. 腰脊神經(jīng)后支射頻治療非特異性下腰痛[J]. 中華醫(yī)學實踐雜志,2006,5(9): 992—993.
[4] Van Wijk RM,Geurts JW,Wynne HJ,et al. Radiofrequency denervation of lumbar facet joints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low back pain: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sham lesion—controlled trial[J]. Clin J Pain,2005,21(2):335—344.
[5] 中華醫(yī)學會疼痛醫(yī)學會. 視覺模擬評分法[J]. 中國微侵襲神經(jīng)外科雜志, 2004,11(9):483.
[6] 鐘杰琴,戴惠芬. 老年骨質疏松的預防護理體會[J]. 湖南中醫(yī)雜志,2004,20 (5):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