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0-15 15:23:20
序言:作為思想的載體和知識的探索者,寫作是一種獨特的藝術,我們為您準備了不同風格的5篇環衛市場研究,期待它們能激發您的靈感。
關鍵詞:城市道路;清掃保潔;市場化
一、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發展和現狀
1.市場化運作沿革
城市環衛保潔作業多年來一直由事業單位性質的環衛部門負責,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原有的環衛作業機制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深化環衛行業改革,加快環衛事業發展,按照“養事不養人”、“政府花錢買服務”的原則,2003年徐州市開始在淮海路、中山路兩條主干道上試點進行市場化保潔,以委托的方式將保潔權交由民營物業公司;2005年以公開拍賣的形式擴展到5條道路的清掃保潔;2007年首次采用政府采購公開招標的方式,由市政府采購中心將市區15條道路保潔向社會公開招標;2008年8月,將公開招標范圍擴展到區管道路;2009年,對市區200座公廁的保潔服務向社會公開招標,公廁保潔推向市場。2010年,進一步將原來由交通部門管理的三環路及城市出入口道路、交巡警部門管理的交通護欄、園林部門管理的道路綠化分隔帶納入了城區環衛保潔管理范圍,統一由政府采購中心向社會公開招標,基本實現了保潔市場化、一體化全覆蓋。
2.環衛市場化保潔現狀
2.1場化保潔基本情況:截至2010年底,徐州市主城區實行市場化保潔的主次干道234條、計1336.54萬平方米,街巷439條、計147.06萬平方米,道路綠化帶256.75萬平方米,交通護欄6.3萬米,公共廁所200座。
2.2機械化作業:市場化保潔作業單位投入各種專用車輛38臺,其中掃路車24臺,高壓清洗車7臺,灑水車5臺,除雪機2臺,道路機械清掃率為53%。
2.3作業公司的類型:目前參與環衛市場化保潔的作業單位共有10家,按照作業單位類型劃分,實行企業化管理事業單位1家,國有企業1家,私營企業8家。
2.4經費投入和來源渠道:環衛保潔市場化運作后,主次干道保潔經費年投入約5200萬元,其中主干道保潔由市財政全額承擔,次干道由市、區財政兩級財政各按照50%的比例分擔。免費開放公廁保潔年投入經費約850萬元,市、區財政兩級財政各按照50%的比例分擔。
2.5監管和考核:實行市、區兩級監管,依據作業合同和質量標準對作業質量進行檢查考核,對機械清掃保潔作業和沖洗灑水作業實行GPS監控,考核結果和作業經費的撥付掛鉤,市、區兩級考核權重各占50%。
二、市場化運作產生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1.提升了環衛保潔質量
長期以來,環衛行業一直歸類于事業單位之列,由于體制的原因極易造成“吃大鍋飯”、“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格局,保潔質量不高,服務質量差,通過市場化運作,實現了政府花錢買服務,在市場競爭的壓力下,服務質量得到明顯提升,市區道路和公廁保潔整體水平明顯提高。
2.提高了財政資金使用效率
未實行市場化保潔以前,環衛經費核算按人頭核算,資金主要用于人員開支,事業單位工資普遍高于企業平均水平,使得資金利用率較低。通過市場化運作以后,經費按照作業量核算,在保潔質量不降低的前提下,節省了資金,提高了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率
3.激發了市場的競爭活力
由于民營資本的進入,原國有企事業單位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的壓力,這種壓力,有力的推動了環衛改革的進程。鼓樓、云龍兩城區的環衛部門面對市場競爭,主動實行企業化管理,參與市場競爭,市場競爭的局面初步形成,競爭產生效率的現象已經出現。
4.促進了環衛部門職能的快速轉變
通過政府購買服務,從原來的“以費養人”改為現在的“以費養事”,環衛管理部門的職能更加明確,對于保潔人員的管理由保潔作業單位進行,環衛管理部門不再向原來一樣既要管事又要管人,現在可以專心管事,主要精力用于決策和監管,工作效率明顯提高。
促進了就業、再就業工作。
在當前就業壓力較大的形勢下,在環衛保潔領域為進城務工農民、城市下崗工人等提供了較多的就業崗位。目前環衛保潔從業人員近5000人,主要是下崗失業人員和失地農民,減輕了社會就業負擔,促進了社會穩定。
三、市場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財政資金投入水平偏低,投入機制不完善
環衛作業財政資金投入總體水平仍然偏低,而且經費投入還沒有形成完善的機制。由于種種原因,長期以來形成了市、區兩級環境衛生管理財權、事權職責不清,市、區兩級對于環衛資金投入機制沒有明確,區級對環衛事業財政投入沒有保障和制約機制,形成了各區環衛部門“等、靠、要”的思想。
2.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不健全,市場競爭不規范
道路清掃保潔作業相對于其他比較成熟的公共服務來說,尚未形成規范的市場主體,環衛作業企業的注冊資本、專業技術人員、技術裝備和作業業績等條件良莠不齊,缺少競爭與淘汰機制,市場活力不強。環衛保潔服務招投標制度不健全,市場存在低價競爭和惡意壓價的現象。
3.市場監管制度不完善,措施不到位
道路保潔作業市場化運作后,監管制度還不完善,市場監管仍沿襲傳統模式,市、區兩級市容環衛部門的市場監管職能不明晰,職責界面不清,相關的法規和規范不完善,還沒有建立完善的監管制度體系。由于環衛作業具有分散性、流動性、時效性特點,面對市場化運作的新格局,管理部門缺少管理經驗,缺乏監管手段,監管人員隊伍的素質沒有跟上市場化進程的需要。監管隊伍的構成不夠合理,缺乏經濟、技術、法律、經營等方面的專業技術,缺乏成本意識,缺乏提高效率的有效途徑〔1〕。
4.企業信用缺失嚴重,市場秩序不規范
參與環衛市場化作業的保潔公司多為中小型服務企業,缺乏誠信經營的理念,為追求利益最大化,在作業中采用減少保潔人員數量,降低保潔時間,克扣保潔工人工資,不按規定配備工具和材料,不按照規范進行作業的行為時有發生,致使環衛保潔質量受到影響。
5.各項改革配套措施不完善,制約了市場化發展
環衛作業市場化是伴隨著環衛改革而發展的,環衛市場還是一個相對不是很成熟的市場,需要相關的培育、扶持措施,但是相關的改革配套措施沒有跟上,雖然有關法規規定了對從事市容環衛作業服務的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減免稅等方面給予扶持,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操作起來有一定的困難。
6.城管執法配合不到位,影響保潔質量進一步提高
城管執法的責任主體是區和街道辦事處兩級城管部門,市場化運作后,保潔工作交由作業企業負責,城管執法配合不到位,出店經營,占道攤點產生的垃圾給道路保潔帶來很大的難度。部分街道辦事處為了自身經濟利益,甚至實行“放水養魚”,對占道攤點收取“衛生費”,但是產生的垃圾都由作業企業來清理,往往是前面掃,后面扔。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僅僅是制度上墻,沒有落實到實際管理工作中去。這些都制約了道路保潔質量的穩定和提高。
7.作業企業管理水平不高,從業人員素質較低
作業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普遍沒有建立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員工教育培訓工作重視不夠,從業人員綜合素質較低,主要表現為年齡大、勞動技能低、缺乏正規的專業培訓。
四、對策和建議
1.提高資金投入,穩定渠道來源
按照部、省勞動定額標準和環衛專業規劃,結合市容環衛工作實際,繼續加大環衛投入,實施環衛保潔提檔升級,促進環境衛生質量斷提高。對道路保潔經費,財政部門、勞動部門、市容部門共同協商進行科學核算。
進一步明確市、區、街道各級的責、權關系,堅持“兩級政府兩級管理,兩級政府兩級投入”原則,建立市區兩級公共財政投入機制,充分調動市、區兩級積極性,按照財權和事權對等的原則,明確責任。
2.健全和完善準入和退出機制,扶持市場競爭主體
建立公開的市場準入制度和科學公正的行政許可制度。原建設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對從事生活垃圾經營性清掃的條件及行政許可的管理作了明確的規定〔2〕,建議依據該辦法,出臺相應的地方法規和地方政府規章,建立可操作的環衛作業服務的政府采購制度、市場作業任務的招投標制度、資本進入的市場準入制度、環衛企業的市場準入制度、行業內的中介制度。
建立末位淘汰制度和退出機制,對每年度考核評分排名最后1位的環衛作業單位,取消作業資格,形成獎勤罰懶、優勝劣汰的競爭激勵機制,培育環衛作業產業,調動各環衛作業單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作業效能。
3.完善措施,加強市場監管
推行環衛作業監理制度,加強環衛作業過程管理。可以借鑒建設工程監理的做法,引入專業的監管,向社會公開招標監理公司,對環衛作業單位的人員配置、環衛作業時限及落實清掃保潔制度等作業過程進行監督檢查并落實獎懲。并將媒體、公眾、反映的環境衛生問題納入對各清潔服務企業的考核體系。
4.建立健全信用體系,加強誠信監管
加強對環衛作業服務企業的信用監管,加強企業的誠信教育,提高企業法人和管理人員的信用素質,出臺環衛保潔企業信用管理辦法,將其服務質量與資質信譽掛鉤,納入招投標評標內容。對于環境衛生質量優良、遵守勞動用工和行業規范等規定的企業實行加分制度;對于環境衛生質量差,違反勞動用工和行業規范等規定的企業,列入不良信譽記錄,依照有關規定予以處罰,直至取消環衛作業行政許可,引導企業樹立誠信經營理念引導企業誠信經營。
5.出善配套措施,促進市場發展
落實國家有關政策,地方政府應積極協調稅務、財政部門,出臺環衛保潔企業稅收、行政事業收費的減免和優惠辦法。對于用水、用電、燃油等費用,給予相關的政策補貼。
6.加大城管執法力度,保障環衛保潔質量鞏固
環衛保潔質量的提高和鞏固,不能僅靠環衛保潔企業的努力,必要要有城市管理執法的密切配合,使市容環衛責任區制度真正的落到實處。加大環衛專項執法的力度,對于嚴重影響環衛保潔的占道攤點、亂倒垃圾、渣土灑漏、野廣告等違法行為,要嚴罰,要把環衛執法的查處數量和質量列入執法考核目標。
7.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
根據環衛作業隊伍人員情況,加強業務培訓,對管理人員和作業人員進行兩個層次的培訓,聯合總工會、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開展保潔員技能培訓,開展職業技能鑒定工作,推行管理、作業人員執證上崗制度,執證上崗率將作為企業資質等級升級考核條件之一。
參考文獻
【關鍵詞】微網;分布式發電;市場;需求側競價;安全
1、典型微網控制策略
為使微網以可調節方式運行,有必要進行分散控制以實現微源及中壓饋線的供需平衡。從完全分散控制到集中控制,分散控制可分為幾個不同的級別。
(1)完全分散控制
所謂完全分散控制,是指在考慮市場電價的基礎上,各微源控制器相互競爭以求向主網提供可能的最大出力從而滿足用戶需求。該方式基于配網多技術,后者解決了微網控制中許多具體的運行問題。首先,不同微源可能屬于不同的所有者,這樣許多控制就必須就地解決,給集中控制帶來困難。其次,微網要在市場中運行,這就要求參與市場的每個單元的控制器的動作具有一定的智能性。最后,除了向主網售電外,DG還有其他任務:給本地裝置供熱,維持本地電壓在一定水平或者在主網停電時為當地重要負荷供電。這些任務都說明了分散控制及孤網運行能力的重要性。
完全分散控制需注意以下幾點:
1)沒有必要給配網操作員發送運行規劃,與主網交換的能量的限值只取決于裝置本身的技術約束。
2)微網多系統中只需要增加一個附加的監控,這個監控的主要工作是記錄下微電源的競價和能量的流動。只有當處理在監控中被記錄并且這對避免雙重隔離復合是非常重要的時候,一個處理才有效。在市場運作中,它的主要工作是為每個負荷和單元建立最終的清單。
(2)分層控制
為了從微網獲得最大的利潤,把微電源整合進大電網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它們與大電網網絡的關系將會有助于系統整體最優運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本文采用了一個由3個主要的控制層組成的分層的控制結構,該控制結構包括一下幾個部分:
現場微電源控制器(MC)和負荷控制器(LC)
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
配網管理系統
微電源控制器(MC)采用現場信息去控制電壓和瞬態下的微網頻率。當連接到電網時,微電源控制器會遵循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的要求,并且擁有自去完成微電源有功和無功生產的最優化,和實現在孤島情況下快速的負荷跟蹤功能。現場微負荷控制器(LC)安裝在可控負荷上,基于需求側管理策略或者甩負荷指令,根據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的指令提供負荷控制。
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負責微電網值的最大化和微電網的最優化運行。它利用了市場電價和需求側管理需求來決定微電網應該從分散系統中接受電能的量,實現現場生產力最優化。它可能采用簡單的負荷預測(電能和可能的熱能)和電量生產力的預測手段。通過發送控制信號到現場,定義的最優生產狀態可以通過控制微電源和在微電網中可控負荷而達到。在這個框架下,非臨界,可控的負荷可以在需要的時候被甩負荷。這些技術可以等同于互聯電網的二次控制。
(3)配網操作員
配電網絡操控器(DNO)負責那些存在多于一個微電網的中低電壓的運行。此外,一個或多個市場控制器(MO)負責特定區域的市場功能。
2、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的總體結構
描述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的一個可能的操作。假設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如市場控制器一樣工作。現場控制器(MC)會考慮微電源的運行成本和由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提供的市場價格,從而給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發送要求并且進行生產限制。這些要求在接下來的幾小時中每15分鐘產生一次,所謂的有界優化問題。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考慮了一下幾個方面:
市場價格
微電源的競價
生產限制
需求側競價對“低”和“高”優先級負荷的需求
同時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解決了最優化問題。
在最優化過程完成以后,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向現場控制器發送:
市場價格
對有功和無功功率的設定值
根據遵循的需求側競價選擇,負荷會被甩掉或者送達。
3、市場方面
假定2個市場策略:在第一個策略中,當經濟有利,并且不向分散電網輸送能量時,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旨在通過利用它的現場生產能力來滿足現場能量需求。對于整理的分散系統運行,這樣的行為是有利的,因為高電價出現在需求高峰期,微電網通過部分或者全部供應它的能源緩解可能的網絡阻塞。從最終用戶觀點,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微電網的操作成本,考慮了市場價格,需求和分布式發電的競價。微電網的最終用戶享受了低廉的運行費用的優惠。
在這個情況下,給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提供了:
電價市場價格
電量的需求,很可能是一個短期負荷預測工具的結果。
微型發電機的競價
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使整個微電網在每一個15分鐘間隔之內的能量損耗最小,它受到了有功無功平衡,每個發電機單元和電網的P-Q曲線,每個單元的技術限制等等一些限制。
在第二個策略中,微電網加入分散區域的能量市場,買賣電網的有功和無功功率,這個過程很可能是通過聚合器或者類似的能源提供商。根據這個策略,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試著讓微電網的價值最大化,比如通過和電網交換能量,最大化相應聚合器的收入。最終用戶以市場價格支付他們消耗的有功和無功電量。微電網就像一個可以緩解可能網絡阻塞的發電機,不僅在微電網自身,并且也通過輸送能量到分散網絡中臨近的反饋者。為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提供了:
買賣給電網的市場價格。施加給微電網中消費的統一價格。
能量的供應,很可能是一個短期負荷預測工具的結果。
每個相應的微電源的競價。
允許與電網交換能量的最大值。這可以是,比如與一些聚合器的契約許可或者與電網互聯線的物理限制。
在這個情況下,顯示微電網最大價值的目標函數(這個目標函數表達為收入和支出的差值)受到前面那個策略相似的約束并且加上和互聯能力有關的約束和可能與聚合器有功功率的約束。在2個策略中,需求側競價或者電能質量問題可以被包含在優化步驟中。
4、結語
本文對可以有效參與未來實時市場的微網系統中央控制器進行了描述。考慮了來自于分散生產源和負荷的開放市場價格和競價。這使得我們可以對微網中微電源實現協調管理,從而實現降低它們的運行成本并且讓我們可預見微網在未來電力系統中的前景。
參考文獻
[1]章健,艾芊,王新剛.多系統在微電網中的應用.電力系統自動化, 2008, 32( 24) : 80- 87.
[關鍵詞] 胃腸功能衰竭;危重病患兒;乳酸;pH值
[中圖分類號] R574.4;R725.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1)34-75-02
Study Progress Influnce and Laboratory Check to Gastrointestinal Astrointestinal Failure of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WANG Hong JIANG Juan
Ningbo City Maternal&Child Health Care Hospital,Ningbo 31501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features and laboratory check to prognosis influence of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Methods To analyz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 of laboratory check to and to prognosis influence of 56 cases acute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atients. Results 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bvious higher thit in critical illness patients than the control group,it was the difference hid statistics significance(P all<0.01).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f critical period were higher than in recovery period(P all<0.01),it was no statistics difference of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hen the critical-ill patients in recovery period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blood Lac and stomach nianmo Phi levels of 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atient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P all<0.01). The blood Lac levels higher the multiple organ failure than single organ failure(P all<0.01).There w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levels of Lac and PHi both in patients and in control group(P=0.442,P<0.05). Conclusion Critical ill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 prompt disease dangerous,found of early the patients critical illness and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failure,it is center of positive treatment ill reason and improve prognosis and reduce death rit.
[Key words] Gastrointestinal failure;Crytically ill paticnts;Lac;pHi
胃腸道是機體接納和消化吸收營養物質的主要器官,是機體能量供應來源地。胃腸道功能衰竭是危重病患兒的嚴重并發癥之一。危重病患兒多處于昏迷狀態,對胃腸道功能衰竭的感受和語言表達能力受限,不能從患兒感受和語言表達上判斷其功能障礙程度,故對其相關功能的實驗室檢測,是監測危重病患兒病情變化和預測病情進展的重要手段[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臨床資料來源于浙江省寧波市婦女兒童醫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住院患兒資料,根據胃腸功能衰竭診斷標準[2],診斷為胃腸功能衰竭的56例患兒設為觀察組,其中男性患兒31例(31/56,55.36%),女性患兒25例(25/56,44.64%),男女之比為1.24∶1。發病年齡3~15歲,平均(8.78±2.14)歲。單器官損害38例(67.86%),多器官損害18例(32.14%)。疾病包括呼吸衰竭、心肺功能不全、休克、尿毒癥、內出血、病毒性腦炎、敗血癥及嚴重燒傷等。胃腸功能衰竭的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嘔吐咖啡色物、昏睡、呼吸困難等。選取同時期非胃腸功能障礙體格檢查的正常患兒50例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患兒的年齡、性別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儀器與方法
采空腹靜脈血2mL,立即測定患兒血乳酸(Lac)值,并計算出胃黏膜pH值(pHi)。儀器為山東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生產的SBA-40E血糖-血乳酸生物傳感分析儀。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χ±s)表示,多組間計量資料的比較先采用方差分析,兩組樣本兩均數間應用t檢驗進行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危重病患兒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變化情況
危重病患兒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顯著高于非危重病患兒(對照組),經t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05=1.984,t0.01=2.626,t0.001=3.390,t值分別為24.1535和14.9720,P均<0.05);危重病組危重期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恢復期,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05=1.984,t0.01=2.626,t0.001=3.390,t值分別為23.8040和11.7508,P均<0.05);而恢復期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2.2 胃腸功能障礙的危重病患兒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變化情況
伴有胃腸功能障礙的危重病患兒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有胃腸功能障礙者,其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0.05=2.009,t0.01=2.678,t0.001=3.496,t值分別為8.9222和5.3331,P均<0.01);伴有胃腸功能障礙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t0.05=1.990,t0.01=2.639,t0.001=3.416,t值分別為56.7767和13.2728,P均<0.01),見表2。
2.3 單器官損害與多器官損害危重病患兒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比較
根據患兒器官損害情況,將患兒分為單器官損害與多器官損害組,多器官損害組血乳酸水平高于單器官損害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0.05=2.009,t0.01=2.678,t0.001=3.496,t值分別為6.9360和4.7923,P均<0.01),見表3。
2.4 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的關系
危重病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關(r=0.442,P<0.05),對照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呈正相關(r=0.843,P<0.01)。
2.5 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與預后關系
對照組患兒血乳酸值≤2.0mmol/L;觀察組56例患兒中,24例患兒血乳酸值<4.0mmol/L,預后恢復良好。9.0mmol/L>15例患兒血乳酸值>4.0mmol/L,處于病重狀況中,對其實施緊急搶救,搶救成功12例(80.00%)。17例患兒血乳酸值>9.0mmol/L,雖然對其實施積極搶救,但14例患兒搶救無效死亡(82.35%)。
3 討論
胃腸道功能衰竭是機體應急狀況下胃腸黏膜水腫、糜爛,形成潰瘍,黏膜屏障功能遭到破壞,細菌、內毒素入血,形成腸源性感染和全身炎癥反應,導致應激性胃腸出血和中毒性腸麻痹[3],最終引發多臟器功能不全綜合征(MODS)[4],以其在體內獨特的生理環境參與全身性炎癥反應和MODS病理生理過程。
胃腸道功能衰竭多發生于其他器官功能障礙[5]之后,當其他器官出現功能障礙時,可同時出現胃腸道功能障礙。胃腸功能衰竭常發生于患兒病危[6]過程中,預示患兒病情加重,預后不良。當患兒應激時全身血液重新分布,胃腸道血流減少,致胃腸黏膜缺血、缺氧性損傷,血乳酸[7-8]和胃黏膜pH值發生變化。本研究危重病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對照組,伴有胃腸功能衰竭患兒的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不伴胃腸功能衰竭者,多器官損害者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高于單器官損害者,病情好轉后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水平下降,提示危重病發生時消化道損傷出血,使血乳酸和胃黏膜pH值分泌水平增加。
乳酸是糖無氧氧化(糖酵解)的代謝產物,通過血乳酸測定反映患兒組織供氧、代謝狀態及灌流量狀況,乳酸升高常見于乳酸酸中毒。乳酸正常值<2.0mmol/L,當血乳酸值<4.0mmol/L時,患兒常恢復良好;當乳酸值>4.0mmol/L時,患兒處于病重狀況中,需要搶救;當乳酸值>9.0mmol/L時,患兒常預后不良,搶救成功率低,病死率很高。臨床醫生通過監測血乳酸來評估治療效果,乳酸水平降低說明組織供氧得到改善,使病情向好的方面轉化。
乳酸測定對于指導重癥監護患兒的救治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處理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與血流不足所致的組織缺氧。由于室溫下30min后血中的乳酸值升高(0.3~0.5)mmol/L,血液中乳酸快速變化要求床邊快速檢測,要求快速反應、在采血后5min內提供有診斷價值的檢測報告。
總之,測定危重病患兒的血乳酸和pH值,分析檢測結果與危重病患兒胃腸功能衰竭的關系,對預測患兒病情變化或進展、評估危重病患兒治療效果及胃腸功能衰竭恢復狀況有重要意義[9]。
[參考文獻]
[1] 張淑文,王超. 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診斷標準與病情嚴重度評分系統的多中心臨床研究[J]. 中國危重病急救醫學,2004,16:328-332.
[2] 謝基靈.小兒急性胃腸功能衰竭的預后與實驗室結果相關性分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2:2850-2851.
[3] 羅小松. 小兒急性胃腸功能衰竭的研究進展[J]. 醫學信息,2010,5(10):3059-3060.
[4] 莉娟,江榮林. 通里功下法防治危重癥患兒胃腸功能衰竭的進展[J].浙江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20(10):694-651.
[5] 宋厚明. 新生兒胃腸功能衰竭臨床分析[J]. 當代醫學,2009,15(30):108-109.
[6] 阿依布拉克,塔依爾. 危重嬰幼兒胃腸功能衰竭28例臨床分析[J]. 中外健康文摘,2010,7(7):137.
[7] 張妮,王凡,徐曉楠,等. 危重癥患兒胃腸功能衰竭診斷指標價值的探討[J]. 中國進修醫師雜志,2010,33(6):7-8.
[8] 王靜飛,黃善灶. 危重癥患兒胃腸功能衰竭的防治體會[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09,4(3):181-182.
[9] 劉寧,李蘇琴,黃昌龍. 小兒危重病與胃腸功能衰竭56例分析[J]. 廣西醫學,2004,26(7):971-973.
不管是盈利性質的企業,還是以政府和國家為主要收入來源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都是整個機構的命脈,一旦財務陷入混亂,那么機構將無法正常運營。現如今事業單位所使用的財務管理方式,在歷史過程中曾起到過積極的作用,但在當今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這種財務管理方式顯然已無法適應當前的財務管理環境。現當前的財務管理環境來看,目前事業單位所使用的財務管理體制并不完善,主管部分也沒有足夠的監管力度,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不高,無法達到現代財務管理的要求。
建立完善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財務管理程序,提高監管力度,提升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將成為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的要點。在改革過程中,財務管理環境是需要考慮的重點,只有適應財務管理環境的財務改革,才是有效的改革。影響財務改革的財務管理環境因素可以分為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兩個方面,宏觀環境是立足于事業單位外部,指政治、法律、社會、教育等客觀因素,而微觀環境則立足于事業單位內部,主要指事業單位內部的財務管理內容。
一、宏觀環境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環境
事業單位存在于社會體系之中,是社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與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聯系,所謂宏觀環境,就是指社會的各個方面,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
(一)政治環境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
事業單位依托國家和政府發展,一個國家的社會制度、政黨性質、政府的方針政策、法律法規,與在這些因素下生存發展的事業單位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即便是在同一個國家,不同的地區有不同的政策方針,而在不同的政策方針之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重點也不盡相同。與財務活動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方針,如稅法、會計法、預算政策等等,既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點,同時也是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改革必須考慮的要素。
(二)經濟環境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
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或地區的經濟政策都是事業單位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然而在當今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情況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也面臨著新要求。如今產業多樣化,國民經濟數值巨大,這都對財務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戰。在經濟政策中,財政、貨幣、資金分配、產業、社會保障、就業、外貿等政策,都與財務管理息息相關,甚至是財務管理的主要對象。由于這些政策都是國家經濟發展政策中的重中之重,事業單位能否在這些方面做好相關財務工作,不僅影響著政策的實施效果,間接影響國民經濟發展,同時也影響著事業單位本身的發展水平。可以說,經濟環境在宏觀環境中,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影響最直接,最巨大的因素之一。
(三)文化、技術、教育環境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活動的影響
隨著社會的進步,以及教育的普及,人們的整體教育水平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工作習慣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而這些變化,直接引起了人們價值觀的改變。價值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政治、經濟等環境,這兩方面的因素對財務活動影響巨大,同時,新的價值觀對事業單位提出社會責任的要求,在履行社會責任的過程,嚴格的財務管理,保證財務清明是最重要的一項。
電子產品的廣泛應用,引起了生活、辦公放式的巨變,現在手機、電腦代替了過去的紙筆,成為辦公的主要工具。這一切變化都是由技術的發展和改進引起的,因此技術環境對財務環境的影響也不可忽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技術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影響,而經濟因素與財務管理息息相關,可以說,經濟是財務管理產生的基礎。而計算機、互聯網技術的推廣應用,信息傳輸技術的變更,都要求財務管理者需要用新眼光、新技術來優化組織結構,因此技術環境也是財務管理需要面臨的新環境。
二、微觀環境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環境
宏觀環境指的社會因素,而微觀環境則是指事業單位具體的財務環境了。財務管理制度、財務監管、財務管理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等等,都屬于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工作的微觀環境。
(一)經濟形式多元化的形式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微觀環境也有了相應的變化
事業單位的經費主要來源固然是國家,但在新的經濟形式下,經營收入、銀行融資、科技成果轉讓、機構和個人捐款等也成為事業單位經費的來源之一。多元化的籌資渠道,讓事業單位的行為具有了經濟性和競爭性,這固然緩解了事業單位資金緊張的狀況,調動了財務管理的積極性,但資金來源多元化,也增加了核算體系的復雜性,對會計核算的要求更高,無形中增加了財務管理工作的復雜性和困難性,讓財務管理工作迎來了新的挑戰。
單一的國家撥款對財務管理的要求是收支平衡,但事業單位具胡多元化的資金來源后,對財務管理的要求除了收支平衡外,更要對資金源進行科學管理、優化配置,資金最優分配、資金結構優化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成為財務管理工作的重心。
(二)新經濟形式下,要求財務管理體系規范化、精細化
飛速發展的經濟要求經濟體制改革,而改革后的經濟體質與落后的財務管理體制之間矛盾重重,這就要求事業單位要盡快完成財務管理改革,使之適應新的經濟發展要求。而改革最主要的體現,就是財務管理體系規范化、精細化。在新的財務管理制度下,各項預算、撥款類別,對資金來源、成本費用的分析等等,都要求細分化、程序化,保證每個環節都清晰明了,有據可查,有制度可依。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事業單位的預算要做得更加詳細,依據目標,根據事業計劃時間的長短來分配預算資金,以量化指標來衡量工作的完成情況,資金的實際應用數值,這種新的預算管理方式稱之為績效預算管理。績效預算管理的核心價值觀是以結果導向預算管理,是一種高效、節約的預算管理方式,能夠有效的避免資金浪費,極大的提高資金利用率。
(三)事業單位財務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急待提高
新的經濟形式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不管是工作對象還是工作環境,必然都是復雜的、困難的,這就需要財務管理工作人員具有極高的專業素質、工作素養、職業道德。財務管理工作是對資金凝聚、管理、應用、運營的大事,每一筆資金來龍去脈都要求清晰明了,如果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無法承擔這項工作,那么將對國家、政府、社會經濟和事業單位本身造成嚴重的損失。
[關鍵詞]新建 垃圾處理場 地下水 環境影響
[中圖分類號] X5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9-308-2
擬建生活垃圾場所需要的地質、水文條件是很高的,尤其是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由于修建的地方不同,修建處理場對環境條件、水文地質的條件也是有所差異的,本文以昌邑市的新建場區為例,談談擬建垃圾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
1項目工作類別判定
1.1確定項目等級
根據建設項目對地下水的影響特征,確定為Ⅰ類建設項目。本項目區內項目在建設及運營過程中,都會有生產污水、生活污水的產生,本區域地處濰北沖積平原水文地質亞區,淺層地下水含水層主要為第四紀松散巖類孔隙水含水層,含水層巖性主要為粉土、粉質粘土、粗砂,地下水水位埋深較淺,如果發生污水泄漏,若防滲不及時、不到位,地表污水可能對地下水水質造成污染。根據項目的具體情況,確定為Ⅰ類建設項目,指在項目建設、生產運行和服務期滿后的各個過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質污染的建設項目。
1.2評估排污性能
Ⅰ類建設項目對場地包氣帶防污性能,場地建設含水層易污染特征、建設項目場地的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建設項目污水排放量、項目水質復雜程度等關系在項目評價等級中的影響經過論證和計算,擬建垃圾處理場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不大。
2擬建場地地質水文特征
2.1結構特征
本區主要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巖類孔隙水,該項目影響地下水環境對象主要為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入滲,其次為農田灌溉回滲及地表水體的滲漏補給,總體自西南向東北徑流。排泄途徑主要為徑流排泄和人工開采排泄。水化學類型以復雜,礦化度、總硬度偏高,水質較差。
2.2評價區水文地質特征
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復雜。溶解性總固體、總硬度總體偏高,水質較差,污染物指標未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三類的臨界值,特征因子中侯富莊村南的C16取樣點COD指標超過《地下水質量標準》三類的臨界值。
據實地調查,由于評價區地下水基本為微咸水,附近農村居民生活用水采用自來水供水管網供水,評價區內地下水的開采以農田灌溉用水為主,屬季節性開采。本區農業種植以小麥、玉米、棉花為主,少量蔬菜及其它農作物,農田灌溉用水開采均為淺層地下水,井深一般20~50m。根據調查資料,區內農田灌溉用水多集中于4、5月份。評價區外地下水開采主要為第一、第二水源地生活用水開采和城區北部的工業用水開采。第一水源地開采水量為1.4萬m3/d,開采井深度120m。第二水源地開采水量為3.0萬m3/d。開采井深度36m。城區北部地下水開采用于工業用水,現開采量為3.6萬m3/d,開采井深度45m。
2.3擬建區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
本次評價還結合本項目情況,針對本次項目污染物特征因子,對評價區采集分析地下水全分析水樣10件,污染分析3件,污染物特征因子專項分析3件。以全面地了解淺層地下水環境質量現狀。評價區淺層地下水水化學類型復雜。根據本次全分析水質化驗結果顯示,地下水水質指標總硬度、溶解性總固體普遍超標,氯化物、硫酸鹽部分超標,半數取樣點F-超標。位于評價區西部遠東莊村北的C17取樣點NO3-超標,侯富莊村南的C6取樣點NO2-、NO3-超標,超標的原因可能受阜康河污染所致。總之,評價區內水質總體較差。
3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
本次評價遵循安全性原則,預測的范圍、時段、內容和方法均根據評價工作等級、工程特征與環境特征,結合當地環境功能和環保要求確定,主要預測項目建設及生產運行時期引起的地下水環境質量變化情況,同時給出污染物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兩種工況的預測結果,并根據預測結果進行地下水環境影響評價。
(1)對防污性能進行分析。對評價區包氣帶防污性能情況分析,在30m深度內,評價區巖土層的滲透系數均大于1×10-4cm/s,評價區附近水位埋深4.0~26.1m,包氣帶巖性多為粉土及粉質粘土,入滲性能較好,防滲、防污性能較差,且淺部不存在良好的天然隔水層,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1)中Ⅰ類建設項目包氣帶防污性能分級標準,場區包氣帶防污性能弱,淺層地下水較易受到地表污染物的影響,不能作為天然防滲層,應進行必要的防滲處理。本區未有古河道帶分布,區內淺層地下水主要補給來源為大氣降水入滲,其次為農田灌溉回滲及地表水體的滲漏補給。總體自南向北徑流。由于受城北集中工業區大量開采淺層地下水影響,已形成以城北集中工業區為中心的淺層地下水降落漏斗,淺層地下水流場以向漏斗中心匯聚為主,全部為工業開采,無生活飲用水。該區域處于深層地下水第一水源地排泄區(下游),深層地下水流向由南向北,淺層地下水開采漏斗對深層地下水流場無影響。
(2)地下水環境敏感性區分。地下水環境污染敏感性是地下水含水層抵御污染的能力。它由眾多因素決定,包括地質、水文地質、污染物排放條件及物理化學性質等。地下水污染敏感性分區是相對的,是本區地下水含水層對地表污染源相對的抵御能力。對照《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地下水環境》(HJ 610-2011)中Ⅰ類建設項目地下水環境敏感性分級標準,評價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地,在建和規劃水源地)準保護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以外的國家或地方政府設定的與地下水環境相關的其他保護區;無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備用、應急水源地,在建和規劃水源地)準保護區以外的補給徑流區;無特殊地下水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分布區以及分散式居民飲用水源等。因此,綜合確定評價區淺層地下水環境敏感程度不敏感。
(3)擬建場區,正常情況下落實嚴格的防滲措施,并保證飽和滲透系數≤10-7cm/s,采取相應的防滲措施后對地下水的影響較小;非正常工況條件下,擬建工程項目污水進行污水處理站應急處理,只要地面防滲措施不出現問題,輸送管線不發生滲漏,各易滲漏環節防滲措施到位,對地下水造成污染的風險較低,對地下水環境的影響較小;因此,本次地下水環境影響預測主要針對事故工況條件下地下水環境影響進行預測分析。填埋庫區、污水處理站調節池及場區內排污管道任一點瞬時泄漏情況發生后,污染物特征因子20年內在地下水中影響的最大距離為990m。影響范圍內對地下水環境造成污染,COD和氨氮出現不同程度超標,Pb濃度達到地下水Ⅲ類標準。
4地下水污染防治措施
4.1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施工,確保質量
在場區垃圾填埋庫區及滲瀝液調節池底部均采用人工防滲工程,包括水平防滲、地下水收集及導排系統、沼氣收集系統、封場系統,為保護地下水環境本次雙層HDPE土工膜防滲系統。認真落實相關制度。在場區內分別建立雨、污收集管網,實行雨污分流制。雨水經排水溝排出場區外,垃圾滲瀝液及生產污水經污水管網收集后進入滲瀝液調節池;滲瀝液經收集后進入滲瀝液處理站,采用“UASB+二級A/O+超濾+納濾+反滲透+紫外線消毒”工藝,廢水經處理達標后排入昌邑市城北污水處理廠深度處理后,排入堤河。
4.2做好安全預案